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直缠绕攀爬的蛇形机器人是基于模块化的P_R(pitch_roll)关节,以串行总线舵机作为关节驱动装置,其控制系统采用协调级和执行级配合的二级结构,以空间三连杆组成的蠕动爬行作为基本步态,实现了蛇形机器人具有垂直缠绕攀爬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joint angles dur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ing in water at low and high stride frequency. Eight healthy adults (22.1 ± 1.1 years) walked forward and backward underwater at low (50 pulses) and high frequency (80 pulses) at the xiphoid process level with arms crossed at the chest. The main differences observed were that the participants presented a greater speed (0.58 vs. 0.85 m/s) and more asymmetry of the step length (1.24 vs. 1.48) at high frequency whilst the stride and step length (0.84 vs. 0.7 m and 0.43 vs. 0.35 m, respectively) were lower compared to low frequency (P < 0.05). Support phase duration was higher at forward walking than backward walking (61.2 vs. 59.0%). At initial contact, we showed that during forward walking, the ankle and hip presented more flexion than during backward walking (ankle: 84.0 vs. 91.8º and hip: 22.8 vs. 8.0º; P < 0.001). At final stance, the knee and hip were more flexed at low frequency than at high frequency (knee: 150.0 vs. 157.0º and hip: ?12.2 vs. –14.5º; P < 0.001). The knee angle showed more flexion at forward walking (134.0º) than backward walking (173.1º) (P < 0.001).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how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ing in water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differ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activity in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3.
鱼虱Caligus seriolae形态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寄生于石斑鱼鳃部的鱼虱的扫描电镜观察,作者对鱼虱的感觉器官、摄食器官和部分游泳足的结构进行描述.并对口器结构与摄食方式的关系、微细结构在分类中的作用、以及体表及部分附肢的附生毛的形态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南美水蛭抗凝血Xa因子mR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RT-PCR随机克隆云南牛蛭(P.yunnanensis.sp.nov)相关基因,结果得到多条片段,经严格筛选和鉴定后,确定大于200 bp ESTs序列,通过对这些ESTs序列进行聚类、拼接,结果得到10条片段,Genebank注册号分别为HQ285410,HQ285411,HQ285412,HQ285413,HQ285414,HQ285415,HQ285416,HQ285417,HQ285418,HQ285419.以上获得的云南水蛭头部和身体细胞部分转录的ESTs片段均与南美水蛭有较大差异,表明云南水蛭与南美水蛭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抗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走步姿态的运动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录像、测力台和八通道无线表面肌电仪同步的方法,对9名受试者进行不同走步姿态(内八走、正常走、外八走)的测试,运用录像解析系统、三维测力平台软件(版本V5.2)和肌电数据处理软件获得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数据。结果显示:(1)外八X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正常走在Y方向和Z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2)在正常步态中,半腱肌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对抗骨盆的扭转。内八步态中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的值都比较大,导致用来对抗骨盆扭转的内回旋程度超过了骨盆扭转程度,从而形成了内八的走步姿势。外八步态中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使得骨盆的外回旋程度加大,从而造成了外八的走步姿势。(3)在正常步态中原动肌的积分肌电比较高,说明肌肉用力比较大,在此过程中人体给地面以较大的作用力,同时地面给人体以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胖症患者运动步态对下肢骨骼承压性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生产的Fastec Imaging高速摄像机置于人体行走的正侧面,受试者以正常行走的步速沿既定路线行走,随机拍摄,采用艾里尔配套的解析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insole对受试者下肢骨骼承压型进行测试。结果:步宽肥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的步长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相对步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支撑时期,肥胖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单支撑时期肥胖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其余时间参数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足跟着地时,肥胖组踝关节角度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肥胖组髋关节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在单支撑时相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的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当足趾离地时,肥胖组在膝关节、踝关节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骸关节处的屈曲角度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运动步态下肥胖组右下肢的腓骨、足骨平均峰力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右下肢髌骨所受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胫骨、足骨所受冲量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其它区域肥胖组虽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症患者运动步态下下肢骨骼所需承压性大于体重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健身反向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向走改善或提高机体平衡能力的价值,本研究以26名61~70岁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进行常规健身锻炼(正向快走或慢跑),一组进行反向走锻炼。2组老年人在锻炼开始前和锻炼12周后,检测平衡功能(闲眼单脚站立时间、Footscan测力台系统静态睁眼双足站立测试和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步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2周锻炼后,反向走组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中X轴方向运动的最大和最小幅度明显增加,步态分析中右足跟到达最大压力的时间明显增加、身体重心额状轴最大位移明显降低。而常规健身组老年人只是在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中X轴方向运动的最小幅度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反向走与正向快走或慢跑相比,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因此可以作为老年人平衡能力锻炼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杭州的桑树和喜树感染一种层孔菌(暗黄层孔菌)后,形成树木木腐甚至枯死。发病严重度和土壤的酸碱度及湿度有密切关系。暗黄层孔菌在酸性米饭培养基培养成功。用石灰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秀丽 《体育学刊》2011,18(4):141-144
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附小20名女童静、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数据、穿鞋习惯、消费观念等,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儿童出现的主要足部不适症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6~10岁童鞋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与脚的形状相似,成扇形,为足的自然生长发育创造条件;二是儿童走路时鞋子产生弯折的部位符合儿童足的比例,不应只是成人鞋的翻版;三是通过增加足中部及足后跟稳定性的方法达到减小足底压力的目的。并建议小童、中童、大童鞋的划分标准以年龄为依据,而不应以鞋码大小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定量步态分析对于寻找病理、损伤或其他步态特征至关重要,是重要的临床工具,常用于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为外科手术提供信息,评估治疗效果。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元件小型化的进步,促进了可穿戴设备在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目的是为了阐明可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检测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一些病理患者步态特征的有效性。对于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亨廷顿病患者、帕金森患者以及中风患者而言,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地检测他们的日常步态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其步态特征获得身体状况的相关信息,达到纠正不健康步态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